睡眠监测
▲自动识别睡眠,但是还不够聪明,同时还可设置无声闹钟
在发布Charge等3款设备前,Fitbit的产品并不支持自动睡眠监测,睡觉和醒来都需要手动操作,很不人性。但是现在这些都不叫事儿了,目前无论是Charge、Force还是明年初上市的Charge HR和Surge都支持自动识别睡眠,这满足了我们一直以来的期待。
不过睡眠监测到底准备准吗?通过两晚上的实际测试,它在时间的卡位方面相当准,比如几点上床、几点起床,非常准。但是在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数值方面则值得商榷,比如前天晚上躺在床上看了1集美剧才睡,Charge显示我这段时间是睡眠的;再者我半夜3点多到7点10分一直在失眠,结果早上同步后显示我这段时间有深度睡眠有浅度睡眠。当然我平时极少失眠,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的睡眠监测数据我认为还是值得参考的。
软件应用
Fitbit一直在APP设计方面领先于绝大多数竞争对手,打开APP即自动同步,不像有些手环还要按住某个按键或者在APP上“动手动脚”。当然,Fitbit并非没有瑕疵,比如同步的时间很漫长,网络环境不佳的情况下甚至能达到20多秒。
用过Flex或Force的用户,对Charge的APP界面倍感熟悉,因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区别,除了在Charge选项里多了一项“电话通知”外,基本上没有太大差别。不过,你可以对各项数据显示的顺序进行调整。同时依然可以对轻击手环显示的内容进行自定义,默认为“时间”,你也可以设定为“步数”“卡路里消耗”等。这样的话你无须按手环上的按键通过轻击2下手环即可直接显示你最想看到的内容。
尽管Fitbit在软件的友好性方面非常出色,包括寻找好友、跟朋友家人进行各种挑战并获得相应的激励,但是你发现,你总是孤独的。因为就目前而言,可穿戴设备还是一个冷门的品类,身边用Fitbit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Fitbit的APP缺乏一些我们想要的想象力,比如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出对用户有价值的、规律性的指导建议。目前Jawbone在这方面表现出色。另外,它缺乏一些人们真正关心的深层次健康功能的涉猎,而眼下已经有些品牌在讨论如何取得专业医疗认证方面的技术和功能了。Fitbit如果想继续领先,需要更具前瞻性。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