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门槛在哪里丨四个核心 两大壁垒
1:刷新率丨低延迟
全球在VR领域中,除了IDEALENS,做到不错的低余晖技术的公司只有不多几家。例如Oculus和三星一起合作推出Gear VR,ARM合作公司完整的解决了刷新率的问题。宋海涛博士强调如果没有芯片厂商参与,三座技术大山的解决难度很大,移动端涉及到Android底层、显示驱动、CPU以及GPU的优化,系统工作量、底层深度相对比较复杂,其中还有一些算法在里面。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的团队并不多,再过3-6个月的时间,主流芯片厂商针对VR的SDK推出后,这些门槛也就不是什么难题了,成熟的芯片方案就可以解决延迟问题,今后也就不算是拿得出手炫耀的核心技术。

ARM的VR SDK移动处理器解决方案
2:光学技术丨运动追踪和位置追踪
在国外不少开发者和同行基本认为目前IDEALENS一体机在光学质量方面表现不错,视觉效果比较清晰。一代技术上的光学不能称之为完美的光学,人眼视线依然有束缚的感觉沉浸感不够理想,视场会受到限制。目前正常VR的光学视场FOV达到120°已算是极致,IDEALENS已达到这样的水平。Oculus和HTC Vive视场可以到达110°,Gear VR视场为96°。
但其实有沉浸感的真正VR光学视场应该达到180°左右,无遮挡可以很清晰看到画面,光角度大还要足够清晰。目前人类已知光学方案是可以做到,而IDEALENS在这个方面具备国际性技术壁垒,这也是一线厂商愿意与IDEALENS后续合作一个重要原因。
3:跟踪系统丨1毫米精度
HTC Vive之所有受欢迎因为在限定空间内可以自由的移动,尽管需要一根线缆连接,但依然可以让使用者自由行动。Gear VR虽然也可以移动,但是仅限于头部的横向移动,只能算是伪VR,真正的VR是可以佩戴后在房间中走动。在整个VR位置跟踪技术中,尤其是移动VR大家比较看好电磁波和电磁场跟踪。
国际上有两个核心专业壁垒,其中一项在IDEALENS手中,更重要的是IDEALENS可以大范围普及使用到民用领域,大范围条件下可以做到1mm精度并可以多人参与。这项核心技术也是未来与竞争对手抗衡的重要筹码。当然IDEALENS更愿意多方合作,希望好的跟踪技术与产品可以让大家一起来使用,做产业链以上的提供者。
4:计算机视觉技术丨定位
为了提升人机交互的体验和效率,在真实的场景中玩虚拟现实游戏时,感知和理解用户真实的环境,因为体验者的头部是被遮住,那么机器本身就需要对空间感知和定位,除了位置跟踪以外,也需要其他的一些交互。
简而言之,就是会利用到SLAM AR的一些技术,所谓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也就是大家之前看到的鲸鱼跃出水面、桌面上太阳系等虚拟特效。另一个就是微软HoloLens,两者都可以看做SLAM。SLAM这项技术并不容易实现,IDEALENS在这个方面也有一些深刻技术积累,可以做到全球前几名。
宋海涛博士认为现阶段以上四项技术中,光学与定位才是VR真正重要技术。


推荐经销商